刘武陵(左三)在社区免费教街坊吹葫芦丝 资料图片
对于67岁老人刘武陵来说,刚刚过去的4月意义不一般。30年前的4月,他作为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的首批尿毒症患者,接受了肾脏移植治疗。手术很成功,当年37岁的刘武陵得以重获新生。
“这30年来我连一次感冒都没得过,更没因为肾脏问题住过院。”刘武陵对“劫后余生”四个字特别有感悟:“每一天都是赚的。”
为了不虚度这多赚的“每一天”,当年他出院两三个月就回到厂里上班,一直干到52岁退休。之后又自学吹奏葫芦丝,在社区义务教学已有六年。同济医院组织的每年一次的“肾友会”,他一定会到场,鼓励病友们乐观面对生活。13年前,他不顾家人反对,执意签署遗体捐献登记表。
他说,他的命是别人给的,既然活下来了,就不能白活。
当年病危开始安排后事
刘武陵家住青山区122社区。1987年3月,在一冶水泥厂工作的他眼睛突然看不见了,送到一冶医院(现普仁医院)一查,尿毒症晚期,血色素只有3克,两个肾全部坏死,医院一连下了好几次病危通知单。
“那年我才37岁,女儿还不到9岁。”刘武陵回忆, 刚知道这个消息时他谁都没说。当时妻子陈天翠正在读在职电大,已经熬到关键的最后一门考试,刘武陵怕影响她考试。直到半个月后,陈天翠考完,刘武陵才告诉她实情。
“眼前一黑。”陈天翠至今都记得当时的感受。痛苦过后,夫妻俩开始安排后事,刘武陵写好遗书,亲戚一拨接一拨来作最后的告别。
峰回路转。陈天翠同事的舅舅是协和医院一位知名教授。得知刘武陵的病情后,这位教授说他还有救,可以做肾移植,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正在开展这项技术。
带着一线生机,刘武陵来到同济医院。虽然两万元的手术费对当时每月工资加在一起不到100元的夫妻俩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但好在能报销,单位揽下来90%的手术费,他个人只用承担10%。
手术后几乎没出现过排斥反应
“我真的很幸运。”采访中,刘武陵不断感叹。他说,当时等待肾移植的病人有十来个人,只有一个肾源,但就他配上了型。住院不到半个月,就做了手术。
手术做了整整8个小时,守在手术室门口的陈天翠心提到了嗓子眼。“当时肾移植刚刚在国内开展,我们已经做好他下不了手术台的准备了。”幸运的是,手术非常成功。不仅如此,刘武陵和新的肾脏“融合”得也很好,几乎没有出现过排斥反应。
一出院,刘武陵就回到厂里继续上班,干到52岁退休。退休后,他也闲不住,捡起昔日音乐爱好,吹葫芦丝,还在社区办起了免费培训班,一教就是六年。
“应该这样唱,索米哆哆米索米……”每周二下午,在青山区122社区二楼居民活动室内,刘武陵就会把弄一把葫芦丝,有腔有调地指导30多名老龄学生。
“我聚集这些老街坊们,什么都不图,就是一起乐呵乐呵。”如今,葫芦丝班上又多了5名孩童。2015年,社区干部推荐他获得了武汉市政府颁发的“十佳志愿者”。
每天用温盐水漱口防感冒
同济医院每年都会组织一次“肾友会”,换肾30年还健在的,刘武陵是第一人。“每次去,都会听到又有人走了。”病友们谈到这些免不了会有些消极,每到这时他就会“现身说法”:“人活一世一定要乐观。看我,哪里像个肾移植30年的人?”
在病友的微信群里,刘武陵一有机会就鼓励病友们乐观面对疾病,还教他们一些养生小诀窍。尿毒症患者最怕感冒,当年他住院时,医生教了他一个小诀窍:每天用温盐水漱口,一天两次,可以防感冒。出院后,刘武陵坚持了30年,果然没感冒过。
在刘武陵看来,跟疾病抗争没什么秘诀,一是心态,二是好的生活习惯。“可惜啊,这两点我跟很多人说过,但没多少人能坚持。”刘武陵叹了口气。
感恩自己的“小幸运”,2001年,刘武陵萌生了“捐遗”的想法:“我的肾是别人捐的,我想死后也把有用的器官捐给需要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