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记者从全市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今年全市共确定重点建设项目388个,总投资1835.4 亿元,年度投资586亿元,项目个数和投资总额均创历史新高,有效地支撑了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确保了“三年千亿计划”的圆满收官,为早日建成黄河沿岸区城性中心城市奠定了基础。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总要求,紧扣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五新”战略任务,聚焦“建成黄河沿岸区城性中心城市”目标定位,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作为统揽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三年全省第一,“三年千亿产业振兴计划”提前四个月圆满收官,市域经济综合实力站稳全省第一方阵。今年全市共确定重点建设项目388个,涵盖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城镇化推进、旅游商贸、民生改善五大领域,其中,新建项目251个,续建项目137 个,总投资1835.4 亿元,年度投资586亿元,截止10月底,48 个竣工,315 个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0.5 亿元,增长25.5%,项目个数和投资数均创历史新高,有效地支撑了全市经济快速增长。
农业方面以富民利民为核心,坚持绿色发展思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农业类项目36个,完成投资25.5亿元。芝阳国家花椒产业示范园盛大开园,举办了第二届国际花椒节,韩城市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花椒之都”,为康花椒深加工项目于10 月1日竣工投产。小迷川水库、侯家峪水库、西部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进展顺利,粮食高产示范点和攻关田建设成效显著,5万吨粮食储备库项目全面建成,源河生态治理初显端倪,17个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成运行,农业经济实现稳步发展。
工业方面以百日攻坚为统揽,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提质增效为中心,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实施工业类项目48个,完成投资85.4 亿元。伟力远大PC、维康水素水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运营,腾龙陶瓷二期、100万吨精品板带、相变材料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沃特玛新能源汽车、华为大数据中心等20个项目开工建设,天津友发钢管、己内酯、久久星及德瑞博新能源电动车等一批转型项目落地韩城,关联性强、特色鲜明、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区域产业集群板块正在加速形成,“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86.8亿元,增长30.7%。
基础设施方面以全域一体为方向,以构建韩城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为目标,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施基础设施项目156个,完成投资112.5 亿元。8 月28 日“最美观光路”沿黄公路全线贯通,全线通车仪式在韩城举行,西韩城际铁路、韩合机场、327 国道等跨区域重大交通工程扎实推进,区域立体交通加速形成。城东大道、东旅游路拓宽全线贯通,“六纵十三横”城市路网全面形成;以构建北方水城为目标的北海公园、禹门抽黄改造等项目稳步推进;城区3个停车场和部分专业市场建成投用,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城市框架拉大到5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70.3%。
旅游商贸方面以建设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市为契机,依托沿黄城市旅游产业联盟,围绕打造沿黄旅游带重要板块,实施旅游商贸项目45个,完成投资43亿元。突破旅游效果突显,“魅力中国城”——陕西韩城进入全国18强,司马迁祠景区5A创建通过省级评估,党家村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成开放,“三国一城”(韩侯国、古芮国、梁伯国、魏长城) 遗址考古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郁金香文化节、全国首届睡莲文化节、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一带一路”国际灯光艺术节盛大举行。黄河明珠、格兰云天、慧谷酒店正式营业,1-10月份接待游客1137 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9.14 亿元,分别增长46.2%和54%。
民生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教育、卫生、医疗、就业等基本生活权益,围绕建成黄河金三角民生幸福城市,实施民生项目30个,完成投资31亿元。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芝阳惠民小区(二期)、板桥共裕等6个移民搬迁小区主体已全部完工,基本形成全覆盖、全保障、全配套的脱贫攻坚帮扶体系。西安交大韩城基础教育园区正式开学,社会福利园区主体工程已建成,与交大一附院合作成立韩城医疗联合体医管中心,国内首个分级诊疗模式在韩城市推行。“五城联创”进展顺利,西庄、芝川荣获国家卫生镇称号。铁腕治霾“1+8”"行动和20项环境专项整治成效显著,环保“双百工程”全面发力,“气化韩城”快速推进,韩城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