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韩城市民政局坚持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抓手,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改善服务对象生活品质,用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各项社会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上半年,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482户6494人,供养特困人员471户489人,临时救助1148人次,保障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7人,为4764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为524人发放精神障碍监护补贴,累计发放保障资金2492.5万元;二是持续强化兜底保障工作。严格落实责任、政策、帮扶、监管“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社会救助监测预警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兜底保障。三是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和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救助制度体系,对各类贫困对象给予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精准救助。四是开展“解忧暖心送党恩”走访慰问活动。采取班子成员包联镇办的方法,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开展大走访、大排查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政策排忧解难,用行动温暖民心。

完善“五养体系”建设,让供养服务更有温度。为进一步织密织牢民政兜底保障网,市民政局创新工作方法,针对城乡特困人员采取集中供养、机构托养、居村联养、定期走养、邻里助养“五养”融合机制,确保我市特困老人困有所养、应养尽养。一是集中供养,对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老人,集中在市中心敬老院进行供养照料。二是机构托养,量体裁衣为老人提供个性化照料。对有精神疾病、重度失能或需要医疗护理的老人,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集中供养,让特困老人获得专业照料;三是居村联养,满足分散供养人员心理需求。按照就地就近、方便管理原则,对难舍故土又无亲人赡养的特困人员,依托村、社区“两委会”,配备工作专员,照顾供养对象日常生活起居,准确掌握身体状况,及时送医救治;四是定期走养,打通服务“最后一米”。组建市级服务团队,对居家供养老人吃饭穿衣、起居卫生等进行定期探视走访,监督评判监护责任人日常监护是否到位,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五是邻里助养,切实发挥邻里街坊帮扶作用。采取政府补贴、志愿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形式,组织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街坊邻居,帮助特困人员洗衣做饭、打扫卫生。
加强服务升级,让供养老人更有尊严。
为全面提升集中供养老人生活质量,一是完成燃气锅炉、洗浴房等硬件设施改造升级,提升服务对象生活品质;二是加大对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全面提升照护水平;三是联合消防大队开展了消防应急演练,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四是为供养老人常态化提供医疗护理、生日庆祝、节日慰问等服务,提升老人幸福感和满意度。

党组书记、局长白建峰: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深刻把握民政工作的“四性”要求,履行“三基”职责,让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度更有温度,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与幸福感,为加快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夯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