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是因为还略识几个字,还想对这个大千世界知之更详,了解现多吧,我这个人从小不仅爱读书,且嗜书如命。
小时候,家中日子艰难,加上社会上“知识越多越反动”之病的流行,干瘪的书包中除课本外,似乎永远别无长物。因无书于读,精神饥渴的我连走路时都仿佛目光带电,看见地上有块纸片或撕下的报纸,都要赶紧捡起来,细细咀嚼之后,不管懂与不懂,又奉若珍宝地带回去收藏起来。如此时间一长,便博得了一个“书虫“的绰号。
第一次读到真正的“课外书”大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上四年级的那年暑假。那天偶而到邻居家串门,看到她上高中的姐正捧着一本厚厚的《红楼梦》读得津津有味,便心痒难熬。软磨硬缠地讨了过来,回去后悠然往床上一躺,开始“享受”书中人生。由于是生平首次看到这样精彩的好书,情节又特别引人入胜,别说吃饭,就连别人睡觉后,我还点起煤油灯,在如豆般的灯光中看到天明。由于看得入迷,脸也顾不上洗,所以连第三天下午给人家还书时,我那被油烟熏得黑黑的眼睛、黑脸,又惹来邻居们一番善意的哄笑。
那时,由于新书有限,我所看的也都是一些别人偷偷藏匿的旧书,加上年龄所限难辩“好坏”,所以,只要是能借到的,我一概兼收并蓄,看入眼里,记到心中。初一那年,当我又从别人手中淘到一本《欧阳海之歌》后,便忘了禁忌,立即如饥似渴地在教室里研读起来。由于看得入迷,又没听见上课铃响,所以当数学老师悄无声息地从我手中抽书时,以为同学开玩笑的我还一本正经地抓紧了书说:别捣乱,让我再看两页。两天后,当那位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郑重其事的宣布那本书是“毒草”时,想着书中人物、情节的我还不甘心,撵着老师让他说那本书为何是毒草。数学老师胸有成竹地翻到某一页,指了一行字给我看,我赫然发现那一页竟有这么几个字:刘副主席教导我们说……。上了初中的我太知道这个 “叛徒、内奸、工贼”的刘主席了,不觉一阵后怕和头皮发麻。在暗自庆幸数学老师的“宽容”之后,喜好读书的我连连在心中唉叹说:多好的一本书呀,可惜我只看了一半。最后,借同学的那本书以分期付款赔钱完结,也就在那时心中也萌发了一种想法,如果那一天我有了钱,就一定买上几本像《红楼梦》、《野火春风斗古城》、《方志敏烈士》一类的好书,天天来看。
上高中、读大学时,家中无甚余钱,也未买下什么好书,所以,参加工作领到第一笔工资后,我便不假思索地跑到书店去买了崭新的《红楼梦》、《三国演义》。再之后便成定例,每月发了工资后的第一件事,永远是逛书店买书。
逝者如斯夫。当时间的脚步一日日走过,街上的书店越开越多,经营的种类也五花八门,日益丰富多彩,我读的书也越来越多。在书中的导航下,我认识了人生、了解着大千世界的风云变幻,并顺利跨入了高等学府的大门。
我爱书,书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明白了人生的道理。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的繁荣兴起,想看啥书有啥,看书似乎更方便了,但爱书的我可以整天在电脑上办公,却不喜在电脑看书,总觉得在电脑上网络上少了那份随身带着、想看就看,放在床头、睡前看上几页的洒脱随意。这可能积久养成的习惯吧,或者也是我们这代人一种深入骨髓的传统和爱好吧!
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现代社会,虽然读书不再是古人所说的进入仕途成为人上人的唯一阶梯,但多读书明事理毕竟是一件有益于身心的大好事,在读书中,我们奠定了善良美丽的心灵、淳朴真诚的品质、平静从容的气质和不卑不亢的风度,在读书中明晰了真善美和假恶丑,也在读书中找到了美的真谛,追求心灵的高尚与纯洁。在读书中,拥有了心灵的充实满足,心态平和地度过了一个个晨曦黄昏,书写着文明时代的壮丽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