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来参观的市民认真听取讲解员对军服的讲解。记者 白富安 摄

朋友和同事穿着老军服为张皓甫助阵。

驻港澳军服。记者 白富安 摄

五五式校官礼服
一位军迷发烧友偷偷撩起一件军服上的面具拍起来。

驻港部陆、海、空九七式军礼服

五五式陆(右一)、海(右二)、空军服。
书上学校名字就是李云龙学习过的学校。

展柜中一个杯子上写着赠给最可爱的人
张皓甫目前收藏的最后一件零五式军服。
曾今参加过天安门广场大阅兵的军服。

这次军装展会中最早的三件五零式军服。
明日,就是第85个建军节。自幼生长在军人家庭的退伍老兵张皓甫,对军装有着独特的情怀。昨日上午,他将自己30多年收藏的600多套军服中的81件免费向市民展出,以此来庆祝“八一”。
张皓甫:这是我能献给“八一”的唯一礼物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张皓甫的军服展厅里,展厅的一楼门口有两个扎着麻花辫穿着军装的小姑娘向进门参观的群众敬礼并问好。30多平方米的展厅两边挂满了张皓甫收藏的军装,81件军装依次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整齐。50式、55式、65式……从1949年开国大典的第一种样式的军装,到现役的07式军装,这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装经历了数次变化,在这个展厅都能找到。
张皓甫说,这里只是他收藏的30年600多套军服里面的一小部分,之所以选择免费向观众开放,是因为自己从小就生长在军人家庭,对军队有特殊的感情。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免费展出收藏的军服,是为了让大家从军服中了解我军历史,这是我能献给建军节的唯一礼物。
参观者:这些军服是时间和空间的完美结合
慕名前来参观的赵先生今年55岁,在每件军服前他都驻足观看。他告诉记者,虽然已是知天命的年龄,但自己从来没有见过50年代的军服。他说,从这些军服的变化里能看出国家的进步和某个时代特有的东西。“希望以后还能有这样的展出,让更多的人见证历史。”
前来的参观的人群里,有位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手里拿着相机不停地拍。小伙是建大的研究生,也是军事迷,他从事收藏已有五年时间,他告诉记者,“军服是一个时代的变迁,这些军服是时间和空间的完美结合,那时候设计师的构想能留到现在,对于现在的设计师也是一种启发”。
600多套军服“塞”在行李箱、床底下、衣柜上
在展厅的展柜里,放着一套叠的整整齐齐的55式军装,领花、袖口花都是用镀金镀银线缝制的,无论是手工还是材料,都能在世界军装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是这次展馆里最为珍贵的展品。
在记者提出要拍照时,张皓甫才小心翼翼地揭下封条,和同事将衣服连同衣服底下的展板也一同抬出来放在桌面上,并告诫同事不能用手碰。他说,自己每次取这套衣服的时候都是带上旁边的手套才会碰衣服。
张皓甫说:“我看见别人用手动那些衣服,就特别心疼,因为那些被手碰过的地方会在五年以后开始腐烂。而且自己并没有更好的条件给这些收藏的衣服一个更好的环境,收藏这些衣服需要“四防”,防潮、防霉、防鼠、防虫。自己家里只有两个樟木箱子,能放五六十件衣服,其他的都只能打成包裹,放在炕上、柜子里。摆在客厅里的十多个柜子都装满了,床底下、衣柜上、行李箱里,凡是能放军装的地方,都被装满了军装。 自己特别希望能让这些军装有个好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