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过后,延长退休年龄又一次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昨日,记者采访了从事各行业的多位市民,大多数人不赞同延迟退休。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认为延迟退休可以增加短期收益。
国企员工——
想早点退休享受生活
可针对特殊岗位延迟退休
今年30岁出头的刘女士在一家国企上班,虽不是体力劳动,但工作强度非常大。“每天都很累,即使退休后收入减少,我也愿意早点退休享受生活。”刘女士说,她所在的单位完全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闲职岗位,而且要和钱、票打交道,如果到了60多岁,让她去验票,眼睛花得都验不出真假了,工作风险非常大。
刘女士认为,如果一定要延迟退休,那就分岗位对待,比如一些需要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岗位、特殊岗位等,可以考虑延迟退休,“但其实在实际操作中,返聘等形式是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
事业单位人员——
现在就业压力大
老年人不该占着工作岗位
林女士在一家事业单位从事人事工作,平时比较关注这方面的新闻,对延迟退休的政策她持反对态度。从个人角度讲,她想提高生活质量,早点退休享清福。从大的方面来说,现在就业压力那么大,老年人占着岗位,工作质量却无法保证,年轻人的工作机会少,增加就业压力。对单位来说,工资支出、养老金投入都会增加,造成负担。
“也有说法说企业、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并轨,并轨后退休前和退休后收入差距会拉大,肯定有人想多挣钱愿意继续工作。但我认为,新人代替旧人是不变的规律,单位、社会都需要新生力量和新鲜血液,只有新人不断成长,才能促进一家单位、一个时代的进步。”林女士还说,如果针对领导干部,那就更不应该延迟退休了。
普通工人——
早点退休领养老金
这样比较保险还更稳定
郭先生马上就要满60岁了,听说国家提出延迟退休,他觉得可以多工作几年,对老年人来说也挺好,能老有所成。但一听要再交几年养老保险,推迟领取养老金,他又不愿意了。
“我退休以后领着养老金也可以找点事做。”郭先生说,他所在的工厂效益一般,上着班的时候还不一定有退休了挣得多,所以还是早点退休领养老金比较保险,更稳定。
民营公司人员——
延迟退休
解决掉的是主要矛盾
在一家民营上市公司做人力资源工作的刘女士对此持中立态度。她说,延迟退休就意味着延迟社保缴纳的年限,好处是可以屏蔽掉自己攒钱养老所带来的通货膨胀的风险。从大部分劳动者角度来说,延迟退休可以增加短期收益。
但是对企业来说,当员工的年龄不断增长,身体等各方面条件受到限制,无法承担一些工作,他已经不是一个最优的劳动力,而企业却要承担更重的负担,就会产生新问题。刘女士说,其实每个政策的制定都是有两面性的,解决一部分问题,又会产生新的问题,但解决掉的是主要矛盾。目前来看,老龄化社会和基金缺口是主要矛盾。
调查数据
25311人受访
仅少数人支持延迟退休
记者搜索到一些资料,今年8月份,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新闻客户端,对25311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对延迟退休持什么态度”的调查显示,94.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延迟退休,仅3.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2.3%的受访者表示中立或未表明态度。受访者中,60后占19.1%,70后占39.4%,80后占32.9%。
支持者理由
“减轻年轻人赡养父母的负担” (16.6%)
“可以解决养老金的缺口” (8.2%)
“老龄化社会的必然选择” (7.7%)
“为社会作更多贡献” (5.3%)
“可以实现养老制度的可持续” (3.7%)
反对者理由
“在工作岗位撑不到65岁” (59.6%)
“可能成为部分权力阶层继续保有权力的借口” (52.4%)
“给青年人就业带来压力” (50.0%)
“养老双轨制这个不公平的前提没有改变”(42.5%)
“想尽早拿养老金享受生活” (30.3%)
“将会增加医疗、隔代抚养等大量社会成本” (26.8%)
专家观点
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
昨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杨红娟就延迟退休谈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从现在中国社会老龄化的现状等方面来看,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
杨红娟说,中国现行的养老制度,最大的诟病在于碎片化制度。“机关单位、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一些其他人员所实行的制度是不一样的,而机关单位中又有公务员、事业编制、聘用人员,虽然实现了制度覆盖、人群覆盖,但大家缴纳的和享受的待遇也不同。”
从公众的个人意愿来说,主要是城镇职工不愿延迟退休,因为有不少企业效益不稳定,退休后领取养老金反而更稳定、更保险。想延迟退休的更多的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因为他们在岗时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虽然与退休前收入有差距,但仍然不少。所以,是否延迟退休是有争议的,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同。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和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截至2012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预计在2013年将突破2亿。到2025年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平均每年增加约1000万老年人口。
“从这个数据来看,再加上18岁以下的大约2亿人,是18到59岁有劳动能力的人在供养两头的人,劳动力逐渐减少,中间人群压力大。延迟退休可减小这部分人的压力。”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增加,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增加。延迟退休能增加缴纳人数和年限,减少领取的人数,减缓基金缺口。
杨红娟认为,从国际上看,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渐进、弹性是原则上的,具体怎么做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变化、社会承受力等各方面联系起来,要做大量可操作性的研究才行。
延迟退休要“小步慢走”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就养老金全国统筹、“双轨”合并、降低社保费率、延迟退休等问题进行了解读。
由于目前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之间养老保险政策不统一,单位和个人缴费和待遇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与结余不平衡,地方财政负担也不均衡,养老保险关系在跨省之间转移接续方面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也不利于在养老保险方面实现社会公平。
为此,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势在必行,有利于增强养老保险的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促进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金维刚说,为有利于增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适应流动性,并有利于从制度上根本解决“双轨制”问题,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应当实行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取消“双轨制”。同时,在今后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面,对机关和事业单位同步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时采取必要的配套措施,妥善处理改革之后退休的人员养老保障权益问题。
多年来,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反映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率总体负担较重,特别是养老保险费率偏高,企业难以承受。从调查情况来看,社会保险费率偏高确实导致企业人工成本上升,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因此,应当首先考虑降低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减轻企业的人工成本负担,这样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促进就业。
金维刚说,渐进式延迟退休是指将来制定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将采取小步慢走的方式,逐步缓慢地延长退休年龄。假如退休年龄延长一岁需要经过两年时间,那么在政策实施之后的第一年只将退休年龄延长半岁,第二年再延长半岁;以此类推。此外,在将来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制定并公布之后,还将经过几年的准备才会正式实施。 据新华社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由记者郭欣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