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党家村,因村中有保存完好的具有670年历史的古建筑群,被国内外专家称赞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曾为该村题名:民居瑰宝。党家村于1992年开始对游客开放。游人可通过这些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见证党家村的历史沧桑。
10月31日,沿着韩城市东北方向行驶九公里,记者们来到了党家村,雨中的它显得更加古老而神秘。走进党家村,庙宇、戏台、文星阁、看家楼、节孝碑等古建筑一一映入眼帘,这让人感受到了党家村浓浓的历史韵味。但走着走着,记者发现,怎么景区里有居民居住?这时,让人立刻顿悟这个“活化石”的由来。
讲解员卫李燕妮告诉记者,党家村始建于元朝的至顺二年,即公元1331年,距今已有近七百年的历史。全村现有380多户、1500多口人,以党、贾两姓为主,因党姓定居早一百多年故起名党家村。明成化年间,党、贾两姓联姻,合伙经商,生意兴隆,成为地方巨商富族,因而明清两代有较大规模兴建。
在观景台上,俯视党家村的总体布局。我们看到这个600多年的党家村地形是北高南低,选址合理,村容如舟,瓦屋千宇,不染尘埃,布局集中紧凑,做工十分精细,风貌古朴典雅。走进其中,青砖和石砖镶嵌的地,木头和青砖盖建而成的房,清一色青砖灰瓦的四合院,都严格遵循明清盛行的宗族礼制秩序,孝祖敬宗、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等,无不清晰的体现明清时期的文化。
轻快地转弯抹角,掠过粗疏简古的角落,飞过窄窄的街,深深的巷。斑驳的石墙,沉重的翘角、黛瓦,迷宫般地参差户户人家。沉积了钟灵毓秀之气的深宅大院,也许在每一扇雕窗,每一屋门口,都藏着一个个值得回味的故事。
走近泌阳堡,卫李燕妮介绍道,泌阳堡是党家村的四处典型建筑之一,其他三处分别是位于村中的看家楼,村口的节孝碑,村东南的文星阁,而泌阳堡是村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于清咸丰三年(即1853年)。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兵荒马乱,时局动荡,匪盗四起。为防御外患,村民集资一万八千两白银,在这三面临沟的高崖上筑堡。堡四周有城墙,城墙上有固定的炮台和可移动的大炮多门,同时还有站棚、营房等。最主要的是上寨下村只有一条必经之道,即城门暗道,俗称“城门洞子”。它十分坚固,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土匪一来,村里人就上寨子躲避,土匪走了又下到村子里生活,从此便形成了村寨合一的格局。
经过600多年的沧桑变迁,党家村至今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有123座,还有11座祠堂、5个哨楼及庙宇、戏台、文星阁、看家楼、泌阳堡、节孝碑等古建筑。 村中20多条巷道综合纵横贯通,主次分明,全部条石或卵石墁铺,古色古香,别具一格。
记者看到,这些四合院每院一般占地260平方米左右,呈长方形。四合院由厅房,左右厢房、门房围成。厅房为头,厢房为双臂,门房为足,似人形,有喻意。厅房高大宽敞,前檐多为歇檐,为供祖和设宴之所,逢婚丧嫁娶,卸掉活动屏门,设席摆宴,显然发挥了厅房设施功能。门房和厢房为起居之室,长辈兄弟居住有序。 家门外有上马石、拴马桩、拴马环。门枕为方形或鼓式,均为石雕。有狮子门墩、鼓儿门墩、狮子鼓儿相结合的门墩,还有形体单纯的竖立双体线雕门墩。特别是狮子门墩,无论是粗犷简略或精雕细刻,都能将这一猛兽处理的形体生动,神态逼真。门楼两侧有美观的砖雕峙头,内容非常丰富,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鹿兔象马,虎牛麒麟以及几何图案、万字拐、八卦图等等。更为夺目的是门额题字,几乎家家都有,或木雕或砖刻,名家书写,相当讲究,成为书法艺术的展示。从内容上看,大致有炫宗耀祖、伦理道德、理想追求三类。大门内照墙多为砖雕,主题画面题材多样,有“鹿鹤同春”、“封(蜂)候(猴)挂印、“五福(蝠)捧寿”等等,有的则一个大“福”字或大“寿”字。院中家训砖雕,多在厅房歇檐两侧山墙上,内容多为道德修养之类,文化气氛浓厚 。
近年来,国内外古民居建筑专家纷纷来党家村实地考察,无不给予极高的评价。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曾说道:“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居民建筑文化在韩城”。日本建筑学博士青木正夫撰文:“我曾到过欧、亚、美、非四大洲十多个国家,从来没有见过布局如此紧凑,做工如此精细、风貌如此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如此浓厚历史悠久的保存完好的古代传统居民村寨。党家村是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现党家村已被列入“国际传统民居研究项目”,入围“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同行的韩城日报记者秦民杰说,跟所有的古城、小镇一样,去党家村,你最好在那里住下,尤其是党家村现在名声在外,白天游客比较多,只有晚上,你才能真正感受喧嚣过去后古老村子的底蕴。
可谓梦里不知身是客,一觉醒来是明清。清晨炊烟升起处,孤身赏景好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