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西阳 陕西韩城新城三中校长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教师的都有很多的育人机会,应当重视,适时抓住,进行科学性处理。这样,会在教育的作用上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那么,如何适时育人呢?根据我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体会,就初中语文课本中育人的典型事例,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课前育人要目的明确。
记得《战国策·魏策》中有个故事,说的是有个人要到南方的楚国去,却驾着车往北赶路,当别人说他走错方向了,他还嘴硬的说:“能走到。”仍快马加鞭向前行,结果不但到不了目的地,还贻笑于后人,也成了“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我们广大教师引以为戒的反面之“师”。无独有偶,华阴县那位给学生“刺字”的女教师不正是忘记了育人之目的,既伤害了学生,又给自己造成了终生之悔恨吗?因此,我们当老师的要立场坚定,始终不渝地要按照习总书记指示的“我们的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铭记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去从教、执教、施教,共同担负起克服人类无知之重要使命,以培养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众多杰出人才。
二、课堂育人要正确引导。
现在提倡课堂让学生大声说、大胆说、敢于说,如何引导他们,回答他们说,《论语》中,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针对学生子贡的提问:“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叫‘文’?”他顺着问话,借题发挥,因势利导,这样回答学生:“孔文子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耻辱的事来看待”。从而既正面回答了学生提问,同时侧面地教育了学生成长都要勤学好问。尽管我们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上辛勤耕耘,如果能象孔子那样不失时机地进行育人工作,促使学生朝着健康完善的方面去发展,素质教育就不会成为赶时髦的空头口号。出现的将可能是“每片花瓣散芬芳”、“满院春色关不住”的可喜景象。
三、课间育人要排除烦恼。
课间尽管仅有10分钟,除五彩缤纷的自由活动,让学生可在轻松欢快中度过短暂难忘的时刻外,在他们中间还难免发生不愉快的小磨擦,甚至感到非常烦恼的事。为师者切不可熟视无睹,或听之任之。应该像魏巍笔下的蔡芸芝先生那样,及时批评批评“小反对派”乱喊的不对,对心灵受伤的“我”进行劝慰,并直言“我是心清如水的孩子。”这样,使“我”感到乌云尽去,烦恼顿正,带之而来是对老师深沉的感慨: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反之,不能及时处理学生时间纠纷、学生间积怨就会愈来愈深,如果处理欠公正,也定会伤害一方学生,给教师蒙上看不着的负面影响。因此,不可小视课间适时育人。
四、课后育人要明察秋毫。
我们知道,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实质性内在的原因。从事教育工作的面对学生中的思想抛锚、成绩下降、考试反常、偶发性劣迹,切忌发火动肝、草率结论:认为是“坏孩子”、“不可救药”、“没有前途”,便轻易放弃进行教育。而应该本着“治病救人”的目的,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寻找科学公正的处理方法。《第二次考试》中的苏林教授面对陈伊玲考试的不尽人意,他通过“家访”了解了真相,最终使这位声音美、形态美、行动美、心灵更美的艺术人才梦想成真,人生之路从此得以改变。设想,如果没有苏林教授的明察秋毫,陈伊玲就很有可能“泯然众人矣”。尽管称得上是艺术界的“千里马”,但缺了苏林教授这位伯乐的发现和及时的“拯救”,她也很可能成为“骈死于槽枥间”的一匹普通马。所以说,教师在课后仍要适时地抓住育人机会,不要因忽视了这一环节而给自己的教育生涯留下遗憾懊悔的伤痛。
除上述事例,初中语文课本中《最后一课》里的韩麦尔先生还结合处境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寿敬吾老先生则是身教重于言教、以其质朴、方正、博学的品行赢得了学生的尊敬;而《藤野先生》婉转地指出:“我”解剖图画得不准确、给“我”订正讲义、让“我”解剖尸体、向“我”了解女人裹脚、公正处理匿名信事件等具体事情,教育“我”做人要正直,做事要一丝不敬,治学要有求实的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永不忘记》又告诉我们如何挽救、鼓励、帮助身处困境中的学生怎样成才;美国盲哑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心目中的莎利文女老师等等。全都说明了老师的形象是多么的伟大,他们从事教育工作所产生的作用是多么的伟大!
我们都是跨世纪的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我们努力进行富有创新精神、教好书的同时,更要灵活适时地做好育人工作,这样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